學校背景分析-SWOTS
評估期
|
自95學年度
至96學年度
|
□無修正
■有修正
|
最近一次
修改日期
|
96年08 月 01日
|
|
因素
|
S(優勢)
|
W(劣勢)
|
O(機會點)
|
T(威脅點)
|
S(行動策略)
|
地理環境
|
1. 屬郊區農村學校。
2. 學校自然景觀優美兼具鄉村美。
3. 位於鄉行政中心,自然資源豐富。
|
1. 位於省道旁,車速過快,上下學時間較危險。
2. 公共設施不足。
3. 人文資源缺乏。
|
1. 學區多自然山林、田野,可供觀察探索。
2. 適宜農業鄉土教學,發展學校本位課程。
3. 學區內中小型學校多,可相互分享資源。
|
1. 噪音增高。
2. 學校周邊交通流量大,人車爭道,學生上下學安全令人擔憂。
|
1. 規畫完善之上下學交通管制與疏導措施。
2. 積極爭取增設將通號誌。
3. 配合安全愛心站之設立。
4. 設置交通標語,宣導降低音量。
5. 配合社區資源及家長專長,充分開發運用人文及自然資源。
|
學校規模
|
1. 全校19班,約600人。
2. 中型學校,利於學校經營。
|
1. 教室空間小,不敷使用。
2. 活動中心多死角。
|
1. 九年一貫課程已實施。
2. 學校本位課程積極展開。
3. 發展教學群及學習型組織,拉近共識創造契機。
|
1. 學校專科教室不足學生活動空間有限。
2. 缺乏教師教學專業研究空間。
|
1. 網路宣導校園死角及張貼告知學生。
2. 增設語言教室,發展學校特色課程。
3. 蒐集在地素材,積極研發學校本位課程,凝聚共識。
4. 與鄰近學校機關聯繫資源共享。
5. 充實教學設備,改善教學設備
|
硬體設備
|
1. 校務行政系統電腦化
2. 圖書借閱自動化。
3. 各班級皆有電視放影機、手提cd及螢幕、電視。
4. 各項教學設備逐年增購,輔助教學。
|
1. 維修有待加強。
2. 教室冬冷夏熱。
3. 排水系統不良。
4. 停車場空間不足。
5. 尚未班班有電腦。
|
1. 可再擴充電腦設備及電化設備。
2. 配合教育部專案逐年更新。
3. 資訊流通、取得容易。
4. 使用校務系統方便處理行政事務。
|
1. 經費不足。
2. 規模漸大,設備及專科教室漸感不足。
3. 門禁不良威脅學生安全。
4. 排水系統不良,操場亦積水。
|
1. 規畫資源善用之措施。
2. 落實班班有電腦。
3. 逐年汰換更新各項設備。
4. 改善學校週邊排水系統。
5. 繼續添購教學設備。
|
教師資源
|
1. 教師活潑、年輕,具教學熱枕。
2. 高學歷教師越來越多,有助研究發展。
3. 品德優良,操守佳。
|
1. 新進教師多、熱誠足夠,但經驗較不足。
2. 女性教師多、男性教師偏少。
3. 教師調動頻繁,流動率高
4. 動態教學能力較不足,多仰賴家長。
|
1. 高關懷策略,經營和諧溫暖團隊,留住教師。
2. 教育愛心及熱誠十足。
3. 提供多樣化教師研習課程。
4. 進修意願強。
5. 勇於嘗試創新、發展潛力高。
|
1. 因外縣市教師居多,教師流動率高。
2. 教師經驗分享及研究時間不足。
3. 班務繁瑣,需配合之行政事務多,工作負荷重很重,難全心投入教學以外的進修活動。
4. 處理問題學生常感無力。
|
1. 組成課程研發小組,蒐集在地素材,塑造教學群並帶動教師群學習新氣象。
2. 教學輔導功能要加強。
3. 多舉辦教學觀摩,經驗分享。
4. 建立自發性學群專業對話機制,營造攜手並進空間。
|
行政人員
|
1. 認真負責,有服務熱忱。
2. 協調溝通互動頻繁。
|
1. 行政人員部分工作協助配合不足。
2. 部分人員專業素養待加強。
3. 行政人員與教師間的溝通需花費更多時間。
4. 承辦業務眾多。
|
1. 行政資訊化。
2. 分層負責、簡化業務流程。
|
1. 專任行政人員不足。
2. 成長動力因人而異。
|
1. 跨處室合作,各部門之分工明確並追求卓越。
|
學生
|
1. 學生天性率直純樸,發展潛力大。
2. 家庭關心度日增。
|
1. 較被動,學習方式和生活習慣必須循循善誘之。
2. 問題家庭漸多。
3. 文化刺激少。
4. 養尊處優,挫折容忍度較弱,自主性頗高,不易接納建言,缺乏責任感及合作精神。
5. 家長過度保護,生活自理能力稍弱。
|
1. 淳樸、可塑性高。
2. 強化生活教育及EQ教育。
3. 有機會參與學校多元的特色活動,學習多元化。
4. 和父母師長一起學習成長,共創三贏面。
|
1. 智育掛帥,需參加課外才藝、課業補習,負擔重。
2. 補習班林立威脅正常教學。
3. 學習意願高、低之落差頗大,考驗教師的大班教學成效。
4. 生活常規的訓練煞費苦心,影響教學品質。
|
1. 教師之輔導專業知能應提升,學校應規畫多元化全人教育方針。
2. 採用多元評量並與家長溝通。
3. 加強親職教育,多舉辦藝文活動。
4. 教學活動中著重親身體驗和分享,使能於潛移默化中,轉化自主學習。
5. 推動「性別平等教育、生命教育」。
|